2014-03-31 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:張曉卉、黃惠如 抽菸、喝酒、吃檳榔都會造成口腔癌,同時有這三個習慣的人,得口腔癌的機率更比一般人高123倍。台灣口腔癌病人中,高達九成有吃檳榔的習慣,紅唇族也因此付出慘烈的代價:跟吃檳榔相關的口腔癌和食道癌,發生率、死亡率都是男性癌症中增加最快的! 本文出自天下雜誌出版《別讓身體比你老 - 解讀不生病的關鍵》,更多內容>> 根據國健署2010年統計,口腔癌(含口咽下咽)發生人數佔全國第五名,「口腔癌已經變成我們社會很大的問題,」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侯勝博指出,更可怕的是,罹患口腔癌的年齡層有逐年下降的趨勢。 抽菸、喝酒、吃檳榔都會造成口腔癌,同時有這三個習慣的人,得口腔癌的機率更比一般人高123倍。台灣口腔癌病人中,高達九成有吃檳榔的習慣,紅唇族也因此付出慘烈的代價:跟吃檳榔相關的口腔癌和食道癌,發生率、死亡率都是男性癌症中增加最快的! 尤其令人氣餒的是,其實口腔癌是所有癌症中,最容易被早期發現的,「嘴巴張開,就可看得到,」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李正喆說,但台灣一半以上的口腔癌病人發現時,都已第三期、第四期。 儘管開刀可治癒口腔癌的機率很高,但高復發率,以及約兩、三成病人會在口腔或附近黏膜長出第二原位癌,也威脅病友。所以口腔癌病人術後一定要戒菸酒檳榔,並且配合醫生長期追蹤。 微創手術、雷射手術的運用更多 侯勝博醫師指出,國際上的顱底手術有典範轉移,以前開刀都要打開病人的臉,開很大,現在愈來愈多內視鏡手術(微創手術)。 另外,早期治療下咽癌、咽喉癌、喉癌病人時,切除整個喉嚨,造成病人術後說話不便。10年前開始做化學治療、放射線治療,也有些副作用。現在醫界積極發展內視鏡雷射手術,既可以保留病人的咽喉,又沒有放療化療的副作用。例如,台北榮總以內視鏡雷射手術治療中晚期咽喉癌。 保留器官,重建技術精進 口腔癌的重要概念是器官保存。有時候會先以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縮小腫瘤,避免大範圍開刀切除,有些病人甚至可以避免全部切除。 台北榮總耳鼻喉部喉頭頸科主任朱本元說,一、二十年前是把腫瘤切除乾淨,病人活下來就好,但現在注意病人的生活品質。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宏銘也說,國外證實,針對喉癌、下咽癌,先給病人打化療,如果有效,病人做放療也有效,因此可選出可以用放療化療治好的病人,讓他做器官保留的治療。或者先做放療化療,如果沒效再開刀。 而在非切不可的情況下,整形外科技術愈來愈進步,也讓病人更願意接受治療,身心衝擊較以往小,治療後還能走得出去。 林口長庚整形外科外傷科主任林志鴻指出,這十幾年來,整形外科在皮瓣、骨瓣、小腸肌肉瓣、大腸肌肉瓣的研究發展,漸漸有不同的進步,可以提供更多選擇。並從原來重建傷口,現進步到提供功能性的重建(重建後,修補的部位還能有功能)。例如,功能性肌肉重建;甚至移植骨頭後植牙,讓病人術後依然可以咀嚼進食。 最重要的還是預防 面對癌症,最重要的還是:預防勝於治療! 《征服頭頸癌》一書指出,頭頸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起端,除了鼻咽癌和甲狀腺癌外,在此長出的癌細胞如口腔癌、口咽癌、下咽癌等,大多跟經由口中進入的檳榔、香菸、酒有關。要避免得頭頸癌,如能戒菸、酒、檳榔,癌症上身的機率大大減少。 ■頭頸癌有時並沒有特別症狀,一般會有的症狀包括: ‧口咽腫塊或疼痛無法治癒。口咽腔內出現超過兩星期的潰瘍、凸起或斑點。 ■如何診斷頭頸癌? 如果懷疑可能有頭頸癌,可以掛耳鼻喉科或頭頸腫瘤科;懷疑可能有口腔癌,也可掛口腔外科。醫生將會檢查頭部及頸部所有地方,來確定是否有腫瘤。 ‧首先會檢查頸部、口腔及喉嚨是否有腫塊。醫生也可能會用可彎曲的內視鏡,一根細小的管子穿入病人的鼻子,以充分檢查頭頸部。 ■頭頸癌的治療會考量腫瘤型態、大小、期別、腫瘤位置和病人的健康狀況。手術、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是頭頸癌的三大主要治療方式。對許多頭頸癌來說,合併兩種或三種治療方式會有效許多。 同時因為頭頸癌治療牽涉多科別,因此就醫時要選擇有多科整合團隊的醫院。 資料來源: |
相關新聞 >